365体育投注_365体育直播【篮球比分】

图片

邵院要闻 邵阳学院新闻网 >>邵院要闻

《湖南日报》| 上下同欲写华章 ——湖南邵阳学院追求高质量发展纪实

来源: 时间:2025-01-16
   
  上下同欲者胜,同舟共济者兴——在历史的长河中,“上下同欲者胜”始终是熠熠生辉的真理,具有强大精神力量。在时代浪潮之下,于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邵阳学院而言,当所有教职员工都朝着同一个目标齐心协力、并肩前行时,汇聚起来的磅礴力量,足以冲破重重坚冰,唤得十里春风。

 

  目标,是最有效的引领
  冬日的邵阳学院,像是一幅水墨丹青,天空寥廓湛蓝,阳光柔和温暖。校园大道旁的树木褪去了葱郁,枝桠交错,像是素描中苍劲的线条,勾勒出岁月的轮廓。图书馆内灯火通明,温暖如春,莘莘学子于墨香与纸页间,找寻着炽热梦想,求索的力量仿佛能抵御一切寒冷。
  生机盎然的邵阳学院,也有过“最虚弱”的时刻,彼时邵阳学院党委书记宁立伟带着组织交办的“特殊使命”走马上任——他说:“我是带着‘时时放心不下’的责任感上任的,如履薄冰。”努力在困难中想办法,逆境中谋生存,稳步中求发展,是学校新一届党委班子的共同目标。
  学校新一届党委班子旋即在全校开展了50余次思想大讨论,凝聚共识,重构学校新发展理念即坚持以发展为本、以师生为本、以务实为本的“三为本”发展理念,重塑学校新“三三六”发展战略目标,即锚定“三步走”战略目标——第一步,通过3-5年建设,达到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申请基本条件;第二步,通过5-10年建设,全面达到综合性大学设置条件;第三步,通过10-15年建设,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实施党建引领、人才集聚、卓越育人、创新驱动、开放融合、和美校园“六大工程”。
  大讨论之后,一篇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》的理论文章,适时发表在了《新湘评论》上,吹响了邵阳学院变革的号角,为全校师生鼓劲加油。方略既定,干部职工的精神为之一振,这其中就有60年党龄的老教师曾泗友,老先生见到校领导,从眼镜盒里摸出一张小纸条,上面写着几点兴校建议:一是要花大力气整治校内违规门店,净化校园环境,维护师生身心健康;二是要更加关心关爱学生,以生为本,教育学生校外兼职要注意安全,举办学生活动不要影响学生的学习……老先生的嘱托,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。
  回应师生关切——学校党委立即组成专门工作组,明晰校内土地房屋产权,快速集中办理1897亩土地、近70万平方米公有房屋不动产产权证,同时大力整治违规门店,拆除违章建筑153处,整治校内近200个私有房违规门店,文明、平安的校园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。老先生的嘱托半年内便有了“回响”。这是多年来,邵阳学院一直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难题啊!要动利益者的“蛋糕”!要承担责任风险!甚至遭遇“口头威胁”!学校党委果敢决策,全体师生大力支持,众擎易举破解了该难题,再一次诠释了“上下同欲者胜”的不变真理。
  2024年的教师节,邵阳学院逸夫信息楼里掌声雷动,宁立伟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,又提到了“老先生的纸条”,曾泗友爱校爱岗爱生的精神值得学习。他说:“学校正处在‘第一步走’的关键时期,迫切需要一支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、结构合理、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争做立德树人大先生,才能汇聚起践行学校‘三三六’发展战略的磅礴力量,如期实现学校发展的美好愿景。”

 

  扎根,是最深情的表白
  邵阳学院由邵阳师专、邵阳高专和邵阳医专三所学校合并而来,培养“应用型”人才是它的使命与担当,是服务地方经济“不可替代的存在”。
  在邵阳学院,不乏师德高尚、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,他们扎根学校,更扎根乡土。“在37年多的教师生涯中,我担任了七届班主任,如今还在担任2023级新生班主任,也算是老骥伏枥、志在千里,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吧!作为一个老家长沙的外乡人,作为父母唯一的儿子,扎根邵阳,教书育人30余年,一路确实不易,听到过家人的埋怨,内心也产生过彷徨的微澜,但最终还是坚定了信念,坚守了初心——为教育事业、为文明火种的传递奋斗终生!”这是邵阳学院文学院教师陈丹的一段真情告白。
  无声地坚守,诠释着对这片土地长情的告白——邵阳学院农林生态学院教师罗熙,1999年突发视神经萎缩以来,深受眼疾困扰,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学生。20多年来,默默坚守在三尺讲台,为备好每一堂课,他总是口述教案,让妻子帮忙查阅资料,为每一位学生送上精彩的大课,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。他还指导100余名学生成功考取中山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,他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多次在核心期刊发表,本人被评为“中国体彩网手机版优秀教师”。
  这里有服务地方的优秀团队——邵阳学院豆制品加工与安全控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团队,主持和参与了国家项目4项、省级项目20余项,申请专利50项,其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外60多家企业,累计转化的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。如今科研创新的接力棒交到了“青菽”科技创新团队的手里,这支由9名博士组成的团队紧盯乡村振兴、豆制品行业技术革新需求,扎根基层,在贵州、云南等边远地区,培训技术人员达2000多名,夯实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。
  如果将邵阳学院比喻成一株木棉树,叶相触在学术殿堂的“云”里,根却是扎在了三湘大地之上。邵阳学院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青年科技人才涌现,成为了该校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和新兴力量。老中青三代科研工作者主动作为,孕育出系列令人瞩目的豆香、酒香、茶香科技成果,他们把创新论文写在了“魏源故里”邵阳。
  这些年,邵阳学院为国家输送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宁邵、冰雪中的能源“卫士”蒋兴良、中国体彩网手机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杨淑亭等为代表的26万余名各类人才。这些人才有的扎根学校,有的扎根乡土,甘坐冷板凳,勇闯“学术高峰”,攻克一个个难题,打破一项项纪录,攀上一座座大山,成果“遍地开花”,“思想库”“智囊团”的足迹遍布三湘大地。学校教师以校为家、以教为业,用拳拳赤子之心书写大爱的人生,向下扎根是为了向上成长,邵阳学院的每一次成长,都是一次破茧成蝶。
  邵阳学院党委副书记、校长张平说:“长期以来,我们培养了26万余名扎根基层、建功基层的高素质基层应用型人才,邵阳市13个县(市)区的中小学教师、医护人员、公务员队伍中,有一大批‘下得去、留得住、干得好’的基层典型毕业于邵阳学院。”
  扎根,不会过时;扎根,正当其时。

 

  求变,是最智慧的法则
  长颈鹿的祖先脖子并没有那么长;骆驼的祖先驼峰并没有那么大;人类的祖先一开始并不会直立行走……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,求变是一种积极应对的姿态,是最智者的法则。邵阳学院新一届党委班子锚定“三步走”新战略,是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求变之路,有许多“无人区”要闯。
  两年前,邵阳学院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,学校党委统筹安全与发展,坚持生命至上,精准施策,1000多名党员冲锋陷阵,1500余名志愿者驰援省内外,以“铁肩钢骨”战胜疫情,获省、市嘉奖。彼时的邵阳学院除了要应对疫情,还要化解“舆情”。学校党委不回避,不推诿,稳步推进善后整改工作,成立人才引进整改工作领导小组,出台《邵阳学院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》等系列文件,妥善处理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遗留问题。这是思想之变与责任之变的注脚。
  化解“两情”后,一场影响深远的制度之变,改革之变,正在校园的每一寸肌理中涌动——300多项新制度无声却有力催生着蓬勃发展的万千生机。其中两项核心改革是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和职称评审改革。该校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,出台《邵阳学院绩效工资改革实施办法》等一系列文件,遵循“多劳多得、优劳优酬、兼顾公平、重心下移”的原则,树立教学中心地位,突出学科龙头,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作用,以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,推进管理重心下移,加大二级学院自主分配权,激发教职工内生动力,如今这些二级学院已有“你追我赶”的竞争态势。与此同时,该校出台《邵阳学院高校教师(含实验技术)系列职称评审办法》等一系列文件,突出水平、业绩、成果导向,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,扭转重数量轻质量的科研评价倾向,推动形成有利于教职工潜心教学、潜心科研、潜心社会服务的职称评审机制,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。此外,该校还解决原邵阳医专及附属医院共2084名教职工的养老保险由市本级转移至省本级的历史遗留问题,结算约2.03亿养老金,职工幸福指数跃升。
  求变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果敢抉择。邵阳学院已瞄准多项“零”突破——即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,改善博士学缘学科专业结构,大力提高学科领军人才、博士、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占比,优化师资队伍结构;高能级科技创新服务实现新突破,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;争取大项目和大成果,加快成果转化,实现科研进校经费大幅增长,争取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实现新突破。近年来,邵阳学院大力推动由对策变政策、文章变文件、想法变办法智库建设,智库成果凸显新势能。共撰写智库报告15份,其中获省级领导批示3份,其中《推动我省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高质量发展》获省政府领导批示后,被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采纳应用。
  宁立伟说:“和国内外同类优秀高校找差距、补短板、强作为,循序渐进,以内涵式发展、特色发展实现学校阶段性目标。到2030年左右,我们要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。我们也希望每个教师都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争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,始终紧密团结在学校党委的周围,真正同学校党委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,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邵阳学院的智慧和力量!”
  无畏改变,勇敢新生,这是邵阳学院的新时代答卷。
  (曾佰龙)